片名:腳踏車大作戰

導演:海法阿爾曼蘇爾(Haifaa Al Mansour)

演員:娃德穆罕默德(Waad Mohammed)、黎姆阿杜拉(Reem Abdullah)

 

  不久前在公視看到這部沙烏地阿拉伯電影,內容描述女孩瓦琪達夢想要一台腳踏車,好跟鄰家男孩阿布杜拉一較高下。為了賺取買腳踏車的錢,反骨的她決定要參加學校舉辦的可蘭經大賽,企圖藉此獲取高額獎金。

  看之前,以為是一部像茉莉人生那樣,描述女孩衝撞父權體制的電影,沒想到導演的詮釋意外的平淡,但也細膩的呈現烏地阿拉伯的生活、女性受到的不公(不能被男人聽見、看見、「妳看得到男人,男人就看得到妳。」)、對宗教的虔誠(祈禱、閱讀可蘭經前要淨身、以可蘭經問答為主題的電動玩具)、保守的民風等。

  導演想藉這部電影傳達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用腳踏車為主題?女生不能騎腳踏車,這個迷思並非沙烏地阿拉伯所獨創,也非伊斯蘭世界的專利,在十九世紀時,歐洲的醫生們就警告腳踏車會引起「腳踏車臉病」,而此症狀在女性身上又會特別明顯。所謂的「腳踏車臉病」到底是什麼?症狀為何?各家說法都略有不同,有的說法是「臉色發紅、一臉疲倦」,有的則說是「臉色發白」,而有的是「咬緊牙關、眼睛凸出」,不過可確定的是,所有說法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女性會特別容易得到」。顯然地,腳踏車病根本是無中生有(用俗話來說,就是唬爛),但當時的醫生們為什麼要編這種唬爛呢?

  原來,在當時,歐美的女性解放運動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而腳踏車正是她們的武器,為了方便騎車,限制女性行動的衣著改變,讓女性變得方便活動,同時,腳踏車讓女性有四處行動的能力,促成後來的女性獨立和爭取女性投票權運動。

  看完後,我不禁想到,瓦琪達是否就是女性運動從前到今日的寫照?從電影中,瓦琪達費力地騎上從她的朋友阿布杜拉那兒借來的腳踏車,到電影結尾,瓦琪達騎著腳踏車超越了阿布杜拉,最後停在一條車水馬龍的馬路前,女權運動就像她,剛開始時,儘管被言論圍剿,但依然勇敢地騎上腳踏車,而車水馬龍的馬路則象徵瓦琪達(女權)所遭遇的重重險阻。

  在電影最後,瓦琪達停在馬路前,究竟她會如何走出(或說"騎"出)她的下一步呢?我想,她會踩著踏板,騎向自由。

 

 

 

arrow
arrow

    故事收藏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