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童話

          

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我對西洋鬼怪中最喜歡的是吸血鬼,他的神祕感始終使人著迷。不過,我卻不是很喜歡吸血鬼小說,總覺得書中的吸血鬼太過理想,讀著讀著就忍不住挑毛病,尤其是暮光之城加深了我對吸血鬼小說的反感(我實在不欣賞暮光之城,光想到吸血鬼照到陽光會變得閃閃發亮就覺得遜斃了),所以一開始,我沒把這本書當回事,我以為它不過是另一本仗著暮光之城所帶來的吸血鬼小說熱潮問世的小說,不看應該不會可惜吧?後來,有一天剛好閒著沒事,想說看一看也沒損失,沒想到卻對它著了迷,成為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它是少數讓我翻開就停不下來,卻又捨不得看完,而看完又想在看一次的小說,恐怕只有偷書賊和善心女神讓我如此瘋狂吧!目前是我重看率最高的奇幻小說之一。(大概僅次於尼爾蓋曼的星塵吧!)

    血色童話的故事發生在1981年的瑞典,一日,一對父女搬入了位於斯德哥爾摩郊區的小鎮布雷奇堡,而在同時,鄰近的小鎮華倫拜發生了一起命案,死者的血液被放乾,有謠言指出,這是殺人獻祭。在布雷奇堡,有一位叫奧斯卡的男孩對謀殺案非常著迷,經常幻想自己就是殺人狂,並去找在學校欺負他的惡霸報復。有一天,奧斯卡遇到了一個怪裏怪氣的女孩一依萊,依萊有著細緻的五官和如絲綢質感般的皮膚,在冰冷的寒夜只穿著單薄的衣服,還不時發出腐敗的氣味。

 童話,就在這冰冷的黑夜中展開。

(以下將詳述劇情)

 

 

    血色童話並不像是一則童話,也不是像暮光之城那樣的愛情故事,它甚至不像是一則奇幻故事!怎麼說呢?因為它太現實了!對,血色童話雖然保留很多吸血鬼的傳統設定(不能照到太陽、不會變老、活很久等等),但也很現實的寫出吸血鬼的為了生存而被迫殺人的無奈和永生所帶來的孤獨,她很脆弱,渴望有人陪伴。除了依萊與奧斯卡,作者也加入了許多支線(順道一提,作者對每個角色都做了非常細膩的描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包括路人甲乙丙的OS 都清楚的寫出來,有點意識流文學的味道),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我想就屬哈肯。哈肯假扮成依萊的老爸,同時也是犯下血案的凶手,這一切是因為他愛依萊,其實哈肯是個戀童癖,他被社會唾棄、排擠,依萊應需要有人幫她殺人取血,而把自暴自棄的他撿回家,而哈肯則把依萊當作摯愛,甚至如對神一般的執迷於依萊,不惜為她犧牲生命,從書中的諸多細節讓人發現哈肯其實心地不壞,甚至有點令人同情,是個帶著濃烈悲劇色彩的角色。而愛欺負奧斯卡的校園惡霸強尼也有脆弱的一面,作者的描寫讓這個大反派有了人性的溫度,也以吸血鬼為活命而食人血的特質,反襯著人類為達私慾而濫用暴力的醜惡,讓人感到其實人才是最可怕的怪物。

     就像我前面寫的,這不是一則繽紛燦爛、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的童話。

    首先,依萊不是公主

 

「奧斯卡,如果我不是女孩,你還會喜歡我嗎?」─依萊

    這句話用了雙關,一方面暗示依萊是吸血鬼,另一方面暗示依萊並非女生。事實上,依萊是一個被閹割的男孩,並被感染成為吸血鬼,已經活了200多年(似乎跟某個憤世忌俗的吸血鬼貴族有關,但作者沒詳細交代,後來看了作者的其他作品發現,他從來不會對他的小說中的怪物做詳細的解釋,他只丟給讀者一些模糊的線索,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詮釋,他給的線索雖模糊卻讓人有點到為止,再多就多了的感覺,頗耐人尋味)。但奧斯卡卻依然接受他\她,他們間的愛情和友誼彷彿冬夜中的白雪,沒有種族、沒有性別,只有純潔的白,有如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童話都有個結局,奧斯卡在依萊的鼓勵下反擊強尼和他的狐群狗黨,但卻遭到報復,而依萊拯救了他。最後,奧斯卡帶著裝在大箱子裡的依萊遠走他處,踏上未知的道路,兩個孤獨的靈魂找到了依靠,同時帶著股冰冷的淒涼和淡淡的哀愁。

後記:其實這部小說第一次讀是約三年前看的,沒想到現在才把心得寫出來,這本書的心得很難寫,因為支線實在太多了,而且作者要表達的東西也好多,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讀,讀完後好幾天無法自拔的情形,只能說作者的說故事技巧太厲害了!整本書很有畫面,就像在看電影,另外作者對人性的刻畫也極為出色,同時也成功營造了冰冷、孤寂的氛圍。(題外話:血色童話後來被改編成瑞典電影<血色入侵>,後來又被美國翻拍成<噬血童話>,它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瑞典版預告(個人比較偏愛瑞典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血色童話 瑞典 吸血鬼
    全站熱搜

    故事收藏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